水處理裝置里,對水硬度的測定非常重要,各個測定點可以顯示不同時期水質硬度的狀況,這對設備運作和水質改善都很有幫助。現在,就說說幾個測定水硬度的主要地方。
進水口
進水口是水處理設備系統里水最開始進入的地方,在這里檢查水的硬度可以知道源水的基本狀況。如果源水硬度很高,后面處理時會遇到困難,就需要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。例如,地下水的硬度通常比較大,通過檢測進水口的硬度,可以為以后的軟化處理提供依據,幫助決定設備怎么設置以及需要加多少藥劑。
定期觀察入口水質的硬程度,有助于判斷水源狀況是否穩定。如果硬程度變化明顯,應該立刻更改應對措施,確保整個凈化過程能夠正常進行。
預處理后
處理完水之后,里面一些混雜物和導致硬度的成分會有所減少。查看處理過的水硬不硬,可以知道處理方法好不好。如果處理完水硬沒怎么變,得看看處理用的設備是不是出了毛病,濾芯、藥品之類的是不是該調換或者加些。
這也方便了后續的精細加工,能夠提供精準的資料。如果加工前硬度依然很高,那么精細加工時就必須增強軟化手段,以防止機器內部產生沉積物,從而延長機器的使用年限,并提升其工作效率。
軟化設備出口
軟化裝置對于減少水的硬度起著核心作用,通過檢測它排出的水的硬度,可以知道軟化的成效如何。如果排出的水硬度沒有達到標準,那可能是軟化用的藥劑已經用完了,或者是離子交換的樹脂壞了。快速找出問題并解決,可以防止流出的水硬度變得太大。
經常檢查可以了解變軟機器的工作情形和還能用多久。根據硬度信息的不同,可以估計何時要換樹脂,制定好維護安排,這樣能減少開支。
反滲透膜前
反滲透膜對進水中的礦物質含量有特定限制,過高的礦物質含量會引起膜表面沉積物,從而降低膜的過濾能力和分離效率。在將水送入反滲透膜之前,需要檢測其礦物質含量,以保障進入膜的水質達標。如果礦物質含量接近危險水平,必須采取必要手段,例如安裝更多的水處理裝置或改變操作條件。
這有助于察覺設備入口環節的操作缺陷,防止硬度因素破壞反滲透濾膜,有助于維持濾膜的功能,減少更換費用。
出水口
排水口是凈化后的水最后流出的地方,檢測這個位置的水質軟硬度能夠判斷整個凈化裝置的運作成效。如果排水口的硬度達不到要求,需要把整個系統所有部分都檢查一遍,找到故障的起因并且處理掉。
這能讓人們獲得確實的水質狀況,確保飲用安全。如果日常用水的礦物質含量過高,會損害清潔成效,也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。所以,對流出水的成分狀況進行監測非常關鍵。